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正文

中心老师《清华管理评论》发文谈跨国公司与中国创新协同演化

发布时间:2018-10-10 11:25:19 作者:cistp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企业要加强对未来业务的战略管理,通常不以今天为起点,而是要从未来为起点设定场景机会。
 


 

    在接受传统业务变化过程中重视保持前瞻的思考,不断思考未来的前沿技术,同时也要研究全球产业规则的变化,以及全球价值观的动态变化。为此,战略和技术的预见能力对企业发展极为重要。如德国西门子的一个成功做法就是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有 “未来之窗”这样一个战略工具,预测到未来发展重点,即“四化”( 城市化、人口变化、气候变化和全球化)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未来人口的老龄化,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低收入国家人口迅速增长等情况,对我们未来的业务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呢?


 

    本期刊登的由中心主任薛澜、副主任梁正和博士后李代天共同撰写的西门子工业机器人的案例分析具有极大的看点。


   “21世纪见证了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一方面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引入了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近年来,在世界部分地区,“反全球化”的呼声日渐高涨,贸易战的幽灵笼罩在太平洋上空...


 

    为什么中美贸易战如箭在弦愈演愈烈呢?


 

    从传统的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中国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而美国则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逐步从“模仿”走向“创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逐渐攀升,势必对美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形成一定的冲击。不难看出,本轮中美贸易摩擦体现的是美国对中国技术追赶的焦虑和不安,其本质是两国在产业科技创新领域的角力。


 

      然而,文章指出,创新不是一场“零和游戏”,创新所带来的人类生产力的提升也没有上限。这意味着,中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与西方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发展并没有本质冲突。相反,一方在向着自身战略目标迈进的同时,可以促进另一方的发展。


 

    文章以西门子在华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为案例,重点阐述了在中国迈向‘创新驱动发展’型社会的过程中,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创新环境的协同演化过程。